三亿体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强化体育评价”更好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新闻资讯     |      2024-06-17 04:15

  三亿体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强化体育评价”更好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前不久,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提到,强化体育评价。而针对备受关注的“中小学学生体育不达标不能毕业”“将体育课纳入高考必考科目”“将游泳技能纳入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必修课”“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普及太极拳”等话题,教育部也一一作出了回应。

  2019年,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国家监测制度。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教育部表示3y体育,已启动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学业水平考试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全面推行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要求实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省(区、市)在高校招生录取时,把学生体育情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2020年启动的“强基计划”已将体测结果作为重要录取参考。下一步,教育部将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教育部提到,已将包含普及游泳技能在内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中,鼓励结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3到4年级学生学习掌握“游泳安全知识”,初中阶段学生学会“溺水的应急处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3到4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体育活动中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知识,消除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方法等知识”。基础教育阶段的《品德与生活》、《科学》、《生物》等课程标准中也结合学科特点,纳入了游泳相关知识和防溺水安全教育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杭州、温州、福州、广州、深圳、江门、南宁、苏州、南通等城市,已将游泳纳入当地体育中考必考或选考项目。国家已建立健全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游泳技能教育,所需经费可通过学校的单位预算执行。有关部门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中小学游泳教育工作。鼓励退役运动员、有体育特长的志愿人员兼任体育教师,全面提升兼职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水平。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武术已成为各级学校一门选修课。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兴趣、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许多地区和学校研制并推广了极具特色的武术操,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取得了良好效果。

  另外,教育部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编制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自2010年9月1日起在全国普通中小学(含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同时共同编写了《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有步骤地把太极拳列入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教育部将通过师资培训,开展教学考评和通段比赛等系列活动,不断促进太极拳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

  根据中小学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编写青少年武术教材,制定中小学太极拳课程的“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模式推进的方案;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争取把武术课程列为中小学体育的必修课;积极推动太极拳段位制与中小学的考试评价相结合。目前,北京大学等高校已经把太极拳作为学生必修课程,这将对在中小学普及太极拳运动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化体育评价中,还提到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无论是强化体育评价,还是将体育课纳入中高考必考科目等,这些建议及教育部发布的种种举措,反映出当下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短板等突出问题。

  我国对于体育教育尤其是青少年体育的重视由来已久。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但受制于多种因素,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现状难如人意。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的一些重要指标,如心肺功能、运动能力等下滑趋势仍未得到明显改观。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学生肥胖率已经超过10%的“安全临界点”……

  与青少年体质下滑相对应的,是我国体育教育方面的短板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弥补。相关统计机构的专项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仅有42.7%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能上3节体育课,接近75%的高中生难以保证每周3节体育课3y体育。加上由于学校对学生安全的高度关注,唯恐学生发生任何意外伤害,“温柔化”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也是很多体育教师迫于学校要求的无奈选择。

  新时代,西山学校坚持“以文为主,体艺为特色”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探索出体艺特色的多元发展教育之路。学校紧跟教育改革的方向,结合中国素质教育的发展,渗透德育、智育,美育,将体育课程赋予立德树人内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西山学校围绕“人格完整,优势突出,善于合作,适应未来”的育人目标,大力发展以武术、足球、跆拳道、健美操、舞龙狮等特色教育,定期开展体育公开课研讨交流,不断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形式多样、具有实效的体育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体艺校本课程。学校每天都会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常规的大课间活动3y体育,集聚操场,组织队列,跑操、跆拳道、武术、中考体育训练,同时,学校还勇于创新,将当下流行的舞蹈引入校园,通过音乐、舞蹈与体育的融合,让学生们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持续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西山学校的学生每年参加“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标”测试,体质都在中等以上,学生肥胖率低,视力不良率低,学生中考体育考试合格率100%。

  “足球”和“武术”早已成为西山学校的特色名片,除开设系统课程外,课间、放学、周末时间,学校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武术训练,参加城市联赛。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西山学校看来,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又重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体育教育的终极意义都是培养健康的体魄,并在此基础上发掘适合学生的运动爱好。西山学校就是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是撬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杠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会变,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目标不会变。面向未来,西山学校还将继续以文化成绩为核心,并强化体育特色,科学创新体育课程,因材施教,从强健体格到塑造人格,从掌握运动技能到有机会培养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这是西山学校办学的使命之一,也是责任所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