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亿体育官网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备受全球瞩目,随之而来的老年人口健康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焦点中的焦点。健康老龄化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个体健康(即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健康(即有老年人的家庭代际和谐、老年人婚姻自由、家庭幸福);经济健康(即老有所养、不为养老发愁);老年群体的整体健康(即整个老年群体生活方式先进,生活质量较高,健康预期寿命延长);社会环境健康(即老龄化社会的社会氛围良好,经济充满生机,社会运转正常)。老年人的健康分为不同的层面,在所有层面当中,身心健康是基础。
年龄、性别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张华等人在对山东聊城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发现,60~74岁之间老年人中,抑郁发生率为 20.94%,75岁以上抑郁发生率8.9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张华等,2005)。邢燕华等人对河南农村老年人的认知、性格、情绪、适应、人际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好,满分50分。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性格、情绪、适应、认知分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P0.105)(邢燕华,2005)。
呼吸系统、消化道、心脑血管和运动系统疾病的逐渐增加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心理健康、主观性负度满意度的评价等等(赵春元等,1998;安美云,1998;占建华等,2003)。
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等都属于行为因素。1995年,Ruuskanen选用1988年芬兰某市的居民人口登记表中按照年龄组随即抽取受试者,年龄 65~74岁635人(男性240人,女性395人)为Ⅰ组,年龄75~84岁589人(男性179人,女性410人)为Ⅱ组,了解他们的人口学统计特征、健康和机能状况、体育活动情况来评价受试者的活动、运动强度、自我评价功能能力、对生活的满意度、记忆和思维敏捷性,得出结论为:Ⅰ组无论男女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及其强度与低发生抑郁症显著相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自我感觉生活富有意义,两者为正相关,Ⅰ组为0.67,Ⅱ组为0.82 (Ruuskanen,1995)。
老年人对自身经济状况的满意度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对经济满意程度的下降,一些负性情绪,精神疾患的发生都会上升(P<0.01)(金辉等,2004)。
婚姻状况对于老年人的孤独感、负性情绪影响很大,有配偶的老年人无孤独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无子女、子女的多少都与老年人生活幸福满意度有关(李建新等,1997)。在中国,老年人有个“老来伴”,能够经常得到子女的照顾,不仅在生活上感到满意,而且心理上有所归属。
综合评价既往的研究,国内关于行为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不少,但是在行为因素中单独分析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希望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体育锻炼给老年人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为决策部门针对老年人口心理健康制定更为科学、更为具体的全民健身运动的策略和规划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证依据。
2.1老年育锻炼参与率较低,城乡差异较大城市老年人各项活动的参与率均高于农村老年人。在所有备选的16项活动中,排在前三位的城乡老年人所参与的活动均为看电视、散步、听广播,其中只有散步为静养型体育锻炼(农村老年人口参与率为74.5%,城市老年人口参与率为83.0%)。在农村老年人样本中,太极拳、球类运动的参与率不到1%。而看电视、听广播、打牌、下棋、读书、看报等低强度休闲娱乐活动排名比较靠前,这说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和参与率都比较低。
城乡老年人散步的参与率最高,在70%~85%之间,其次是逛公园,再次是做保健操。排名前两位的锻炼项目均属于静养性锻炼,排名第三位的属于休闲健身,可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老年人所参与的锻炼强度较低。
18.3%的农村老年人一项锻炼都未参加,城市老年人这一比例为12.5%。农村老年人仅仅参加一项体育锻炼的老年人占到了样本总量的53.1%,城市老年人占32.7%。7项体育锻炼中,农村老年人参与种类最多的为4项,占样本人口的比例为0.7%。城市老年人参与活动的种类较农村老年人范围广泛一些,最多为6项,但这一部分人口所占的比例也仅有0.7%。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体育参与率越来越小。60~69岁这个阶段是老年人口参与体育锻炼的“活跃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参与体育锻炼的强度逐渐降低。但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出于哪一个年龄组,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一般都集中在静养型锻炼上,且主要是散步。
城市老年人所参与的7项体育锻炼性别差异均显著(p值<0.05),而且,城市男性老年人在参与体育锻炼的种类上面倾向于较为剧烈的运动,而女性老年人更倾向于和缓的锻炼。由于农村老年人整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所以,除旅游和唱歌跳舞两项锻炼之外,其余活动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p值> 0.05)。值得一提的是散步这项活动,农村老年人的参与率是比较高的,接近75%,而参与的老年人中男女性所占的比例相差并不大,所以,性别差异也不显著。
以老年性痴呆为表征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损害的发病原因目前虽尚未明晰,但行为因素对其发病机制确实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从痴呆和非痴呆老年人两组人群的过去和目前的行为因素来看,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患老年性痴呆的比例要远远低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患老年性痴呆的比例,老年人痴呆患者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达到87.6%三亿体育,也就是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患老年性痴呆的老年人仅为不参加体育锻炼患老年性痴呆老年人的1/7。
休闲健身、静养性锻炼、经济保障(α= 0.01)、健康状况自评(α= 0.05)是4个与城市老年人的负性情绪显著相关的变量。将这些变量作为自变量,以老年人负性情绪得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会发现,静养性锻炼、经济保障、健康状况与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均为负相关,即经常参加锻炼,会降低老年人的负性情绪。静养性锻炼、经济因素、家庭支持、健康状况三亿体育、受教育程度是5个与农村老年人负性情绪显著负相关的变量,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与城市老年人的分析结果相同,经常参与静养性锻炼,同样会减少农村老年人负性情绪的发生,此外,经济有保障、健康状况良好也是减少农村老年人负性情绪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体育锻炼中的另外两类(体育运动、休闲健身)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统计上均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这两类体育运动的参与率太低。
经常参与休闲健身的城市老年人口,感觉“较幸福”的人所占的比例为68.3%,可以看出,娱乐性的健身运动对老年人的心态是有正向影响的。绝大部分城市老年人都经常参与一项或多项静养性锻炼,在回答“较幸福”的老年中,有87.0%是经常参加这类运动的。主观幸福感自评为“较幸福”的农村老年人中,有 77.5%的人经常参加静养性锻炼;目前仍在从事体力劳动(务农)的老年人中,回答“较幸福”的比例为50.9%。主观幸福自评为“较幸福”的老年人中,自我评价身体健康为“一般”以上的老年人占84.2%。步行、慢跑等静养性锻炼能积极促进老人精神健康,适度的锻炼可以转移注意力,减轻或忘却不良的情绪,产生快乐愉快之感,促使幸福心态的产生。
简化的通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静养性锻炼的参与和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数通过影响老年人的躯体健康,进而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不考虑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经常参加静养性锻炼的老年人,通过对ADL的提升效应,会使负性情绪平均降低7.422分(通过对IADL的提升效应三亿体育,负性情绪平均降低7.467分)。同样通过对ADL的提升效应,老年人每增加参与一项体育锻炼,负性情绪平均会降低8.163分(通过对IADL的提升效应,每增加参与一项体育锻炼,负性情绪平均会降低8.150分)。
健康长寿是任何社会都追求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曾有调查提出,一个人的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因素,25%取决于社会因素、医疗条件和气候因素,而个人的身心健康、饮食结构等则决定长寿的60%(张秋霞,2004)。这就意味着老年人的健康长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身心健康和个人行为因素。
虽然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对于老年人口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来讲,适度、科学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才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过度的运动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也就是我们在前面对老年人口的体育锻炼单独定义的原因。本研究的结论也从一个角度证明,静养性锻炼更适合老年人,并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不懂得运用体质健康的一些量化的指标进行锻炼后的监督和评价就会导致盲目锻炼。
5.1引入性实验研究在体育锻炼领域十分必要。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这在理论上早有证明,但实际生活中,真正将体育锻炼作为促进健康方法的人群还是非常有限的,应该提倡在促进人口增强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了解使用者在选择锻炼方法的想法、意愿和决定因素,避免单一地集中于技术性的研究,或强制性地、单纯地进行人群推广。
5.2促进社区中体育锻炼项目的开发。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促进健康的方法,也是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完善社会服务机构的重要方式,促进体育锻炼可以与老年人的社区服务体系结合在一起。目前在城市社区中有很多健身器械和活动场所,使得体育锻炼的可获得性大大增加,而在农村地区这样的机会相对要少得多,所以在老年人口中开展体育锻炼的促进时,城乡差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5.3各种适量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都有一定的健身价值,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激起老年人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如果我们在政策制定中引导老年人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同时老年人自身有意识地多参与一些活动,不仅对老年人身体有很多益处,而且对于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